何文田青體會

為何文田青少年提供體育康樂活動
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組職結構
    • 愛民邨 愛民更愛運動
    • 何文田 我們的根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合作機構
  • 體育推廣
  • 聯絡我們

往消失點的路途上─愛民邨

2015-05-23 by HMT Leave a Comment

為大家推薦一篇以愛民邨為題的文章 - 《徘徊愛民邨40年,你看得見她的消失點嗎?》

愛民邨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落成,距今已有四十年樓齡,屬第一代公屋。愛民與勵德其中一個共通點,是兩者部分單位都能夠遠眺維多利亞港,一個由港島向九龍望,另一個由九龍向港島望。

另一個共通點是兩者都具大廈天井,勵德天井如其外型,為圓筒型,愛民天井則呈方型。居住在具有天井的大廈,踏出家門時可望到其他同層住戶,這點與筆者居住在和諧式大廈所遇的生活經歷迥然不同。在大廈內的地面、中層或高層往天井望,居民能夠觀看到由許許多多平行線造成的視覺效果,而這種視覺效果,亦是吸引筆者和朋友前往愛民的原因。

一篇好文章,值得你和我閱讀: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162312/

所屬分類: 知識 標籤: 徘徊, 愛民邨, 消失點

誰設計了何文田愛民邨?

2015-02-23 by HMT Leave a Comment

香港首任房屋署署長廖本懷,是本港公共房屋政策的其中一個主導人物,港島華富邨及何文田愛民邨,均由他設計。

本身是建築師廖本懷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表示,華富邨是他的得意之作,屋邨首次採用雙塔式設計,即俗稱天井形公屋,因為樓宇在山坡上建造,雙塔式大廈兩座樓一高一低擺放,平整地基會較省功夫。

至於愛民邨部分兩房一廳單位,廖本懷解釋,是居屋單位的前身,而構思居屋概念,亦令廖本懷有「公屋居屋之父」的稱號,綠白表申請機制更沿用至今。

http://rthk.hk/rthk/news/expressnews/20150220/news_20150220_55_1078569.htm

所屬分類: 新聞 標籤: 何文田, 廖本懷, 愛民邨

徐緣 – 愛民邨的愛文閣文具店

2014-08-08 by HMT Leave a Comment

【晴報專訊】小時候家住何文田俊民苑,經常到比鄰的愛民邨購物。每次沿公主道過海途經愛民邨,都有駛進去緬懷一番的衝動,但總沒有行動。前周一次機緣下,讓我相隔三十年後舊地重遊。
商場內有幾間店,一直由當年營運至今,其中一家雖然轉了舖位,但招牌還是老樣子,那就是我小時候經常流連的文具店——愛文閣。

那天懷舊情懷上腦,我拼命在文具舖找東西買,希望支持這間老店。第一樣想起的,是買一盒飛馬廠出品的飛行棋給女兒。可惜的是,飛馬廠飛行棋遍尋不獲,只有新式的膠製版本,波子棋也變了樣,我找不到至愛的天壇包裝盒。白髮蒼蒼的事頭婆,看得出我的失落:「嗰啲版本無晒喇,唔知乜嘢政府部門話嗰啲產品易甩色,會影響小朋友健康喎。其實好多舊時你哋玩開嘅棋,好似鬥獸棋、康樂棋嗰啲,都少咗人買。依家小朋友個個對住個乜Pad,唔鍾意玩依啲棋㗎喇。」

今天新一代沉迷玩手機玩電腦的最大弊處,是減少了與人面對面玩耍的機會,而我認為小朋友學習了解人性,進而培養一點人情味,是要透過玩耍時友儕間的當面互動。一個社會要良好發展,人情味是最佳的潤滑劑,我懼怕一個欠缺人情味的世界。

那天我買不到兒時玩具,也堅持要買一大堆文具精品,事頭婆本來裝進一個細袋,但又突然把東西全抽出來,換了一個大袋:「畀依個袋你吖,細袋換了新舖位地址,但依個大袋仍然保留三十年前嗰個設計,地址都仲係舊嘅,我諗你會鍾意。」人情味這東西,白髮事頭婆懂得透徹。

(本欄逢周五刊登)

撰文︰徐緣

http://www.skypost.hk/column/%E5%BE%90%E7%B7%A3/007001004024/%E6%84%9B%E6%B0%91%E9%82%A8%E7%9A%84%E6%84%9B%E6%96%87%E9%96%A3%E6%96%87%E5%85%B7%E5%BA%97/149779

所屬分類: 新聞 標籤: 徐緣, 愛文閣, 愛民邨, 文具店

「香港仔」拼搏闖出頭 馬時亨板間房練成忍耐力

2014-05-09 by HMT Leave a Comment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商.對論
獅子山下,孕育了無數「香港仔」故事。大家相信,就算沒有含着金匙出生的好命水,只要有雙手去搏去拼,總會找到出頭天。曾是政府高官的馬時亨,由何文田愛民邨走到中環政府總部的歷程,就是其中一個「香港仔」奮鬥向上範例。馬時亨認為,獅子山精神就是一份「Can Do」信念,只要時刻「Stay Hungry(求知若渴)」,打不死地搏到盡,石頭有朝可以成翡翠。不過,這位中年「香港仔」,近年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勁,擔心獅子山精神褪色,因為大家心中那團追求成功的火,好像燒得不夠往日猛烈。「自怨自艾無意思,自己也得去搏,機會係自己創造畀自己。」記者 姜靜嫻

馬時亨履歷

學歷
•香港大學經濟及歷史文學士

政府工作
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(2007-08年)
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(2002-07年)

現任及曾任公職
•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名譽教授
•理工大學高級管理深造學院

專業應用教授(金融)
•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名譽教授
•香港特殊學校議會榮譽會長
•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委員

現任獨立非執董
•港鐵(066)
•農業銀行(1288)
•中國鋁業(2600)
•富衛保險集團
•中糧集團
•加拿大赫斯基能源

曾任工作/公司
•美國大通銀行
•熊谷組
•電訊盈科(008)

馬時亨的「香港仔」故事,要由四五十年前說起。還未成年的馬時亨,一家五口住在北角板間房,實用面積百餘呎,廚房廁所得與另外四伙合計十幾人分享。每天傍晚六時,是馬家的緊張時刻,因為要在30分鐘內做好飯餸,準時六時半把廚房「煮權」,移交另一伙人。

「煮飯還可以,去廁所仲大件事,點較時間呢?辦小事還好,沖涼或其他就麻煩了。」馬時亨試過不少次沖涼途中,被鄰居拍門狂喊「沖快啲」。「做人的彈性同忍耐力,就是這樣練成。」

感激苦日子成就奮鬥力

那年香港還要鬧水荒,四天才供水四小時,炎炎夏日五口子汗疊汗人逼人、又無涼沖的滋味,着實難受。所以,1974年某天,是馬家的大喜日子,因為終於等到上公屋,可以有一個300呎的愛民邨單位,從此不用同人爭廁所。「真是開心過中六合彩。」

面對貧窮,有人選擇坐着抱怨,有人選擇力爭上游,馬時亨是後者。「有人說貧窮是向下沉淪的漩渦,換個角度看,貧窮也是向上提升的動力。」馬時亨感激有過捱窮的日子,沒有苦過,未必有今天的馬時亨。

「難得少年窮。當你窮,你才會好想成功,好想好想改善生活,甚麼都搏到盡。」馬時亨父親早逝,母親是工廠女工,獨力撫養四名子女,擔子超級重。

付出更多製造存在價值

馬時亨1973年於香港大學畢業,沒有成功考上政務官,輾轉到了美國大通銀行當見習生。七十年代,職場是外籍人士天下,華人只有陪跑份兒,但馬時亨沒有這麼想,他相信努力會有人看得見。「老闆叫我行十步,我行夠十二步,為自己製造存在價值。」

見習生薪酬不俗,每月有1600元,當年在中環吃一頓午餐才不過5元。話雖如此,作為家中長子的馬時亨,每個月份糧基本上都要用來養家,因為下有三弟妹還在讀書,可餘積蓄無幾。

「我第一次有錢買樓,是1991年,那時我39歲。」對於時下後生仔,未畢業就投訴買不到樓,馬時亨是有點不解。「有時鬧政府也得合理啲。」

求知若渴方有進步動力

「我體會他們的壓力,對比我四十多年前的人工,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薪酬,只是增長十多倍,樓價卻貴了四五十倍,但無論點都好,總不能日日自怨自艾。」離開官場後的馬時亨,參與不少教育工作,經常和大學生分享人生經驗,期望把獅子山下那份「Can Do」精神,薪火相傳。

然而,當香港的標記,由獅子山換上金紫荊後,大家的心態好像已不一樣。馬時亨覺得時下新生代,欠了一份追求成功的Hunger(饑餓)。「可能因為經濟環境好了。」

「Stay Hungry」是蘋果已故主席喬布斯的名言,馬時亨對此話深信不疑,因為只有Hungry,做人才有動力。「有錢都可以Hungry,努力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尋求進步,也是Hungry。」

馬時亨今年62歲,「香港仔」已變了「香港佬」。懷緬過去常陶醉,這個「香港佬」認為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成功,就是全靠香港人「Can Do」。他相信獅子山下成功非偶然,我哋大家要繼續艱辛努力,才可延續那不朽香江名句。

財經

所屬分類: 新聞 標籤: 中環, 何文田, 愛民邨, 馬時亨

體操王子拖女私訪愛民邨 阮馬素嚐愛心粥獻真愛心

2013-12-08 by HMT Leave a Comment

現年26歲的德國體操型男阮馬素(Marcel Nguyen)昨日旋風襲港,早上落機後,他和女友Damla沒到五星級酒店嘆早餐,而是選擇去愛民邨的冬菇亭撐愛心粥,晚上就出席微笑行動慈善晚宴,幫助內地患兔唇的孩童。其實,不是只有唱歌雜耍做騷大聲呼籲才是做善事,阮馬素就以最實際的行動支持慈善,盡顯真愛心。

去年12月挾倫奧兩面銀牌訪港的阮馬素,因俊俏樣貌吸引大批港女追星,昨日阮馬素應微笑行動中國基金邀請來港,出席昨晚在尖沙嘴舉行的「未來的微笑」慈善晚宴,昨早約7時,着型仔皮褸的阮馬素和女友Damla由德國法蘭克福抵港,兩人各自推着行李出閘,阮馬素跟接機的公關握手,之後自己推行李上車,表現零架子。

食地道雞蛋仔

以為風塵僕僕的阮馬素會先返酒店休息嘆早餐,怎知一行四人卻到了何文田愛民邨的冬菇亭,光顧向長者派免費粥的愛心粥舖「明利油器粥品」,力撐粥舖老闆李松慶的善舉,阮馬素初嚐港產地道牛肉粥,左撇子的他還識用筷子夾炸兩、糭和炒麵,見他幾乎清晒一碗粥,還食到笑晒口。

埋單後他們在街邊等車,有途人認出阮馬素,兩個女仔興奮邀合照,阮馬素有求必應表現親切。今次阮馬素旋風訪港出席慈善晚宴,據知一心行善的他沒要求住五星級酒店,沒要求品嚐貴價美食靚酒,他從別人口中知道愛心粥事件後,便主動要求到愛民邨撐愛心粥舖,阮馬素以實際行動顯真愛心,讓大家知道行善並不一定要靠唱歌、跳舞和玩雜耍籌款,只要有真心,就可以做善事。

食完粥他們返尖沙嘴區酒店,阮馬素上房梳洗後,換了德國國家隊的風褸,到附近住宅名鑄的健身房踩健身單車和舉啞鈴,玩足一個鐘,精力無窮的他再上房換衫出巡,帶女友跟公關行K11嘆咖啡,其間公關識做地行開一會兒,讓阮馬素和女友撐枱腳,半小時後,一行四人到加連威老道買馳名雞蛋仔,阮馬素還食得津津有味,似乎他對地道美食較有興趣。

試西裝赴晚宴

之後阮馬素到金巴利道蘇志威開設的LUXE西裝店,試穿多套踢死兔、絲絨西裝等,相信是蘇老闆贊助阮馬素出席慈善晚宴,店內師傅細心幫他整理煲呔,阮馬素不時問女友Damla意見,Damla還用手機幫男友拍照,兩人沒有表現得煙韌肉麻,反而流露出細水長流的親密。

話你知:免費派粥給長者

連阮馬素都幫襯的「愛心粥檔」明利油器粥品店,位於何文田愛民邨,老闆李松慶曾因風災和火災而失去家園及粥店,兩次均獲好心人借錢度難關,令他深明施比受更有福。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,他已半價賣粥給長者,及後一次中獎,他便開始早上免費派粥給長者。經廣泛報道後,光顧粥店的人數增至令李松慶應付不來,他也做到病倒,其間有街坊質疑他的善行,令李松慶氣憤暫停營業。至09年1月粥店擴建再重開,讓更多長者享用愛心粥,每日約派200多碗。
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entertainment/art/20131208/18541243

所屬分類: 新聞 標籤: 兔唇, 愛心粥, 愛民邨, 阮馬素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…
  • 5
  • 下一頁 »

Copyright © 2021 · Parallax Pro Theme on Genesis Framework · WordPress · Log in